近年来,芜湖市把发展夜间经济作为释放文旅消费潜力、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抓手,持续完善设施、丰富业态、优化服务、科学管理,不断促进夜间消费市场繁荣发展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34家夜间商场、2.7万余家夜间餐厅和221处夜娱场所,17条运营至23点以后的公交班线,成功打造2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10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“四个十佳”品牌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01
科学规划布局,培优夜间经济消费环境
规划夜间经济集聚区。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,分类指导各县(市、区)发展文化娱乐、购物休闲、商旅观光、特色餐饮等夜间文旅消费集市12个。依托商圈、特色街区、文体场馆、旅游景点和公园,构建8个核心夜间经济集聚区、26条夜市商业街区、若干个居民夜间消费节点的立体式夜市街区网络。
加大政策支持力度。出台《芜湖市促进夜间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规定》,纳入政府产业扶持政策体系,围绕夜间餐饮消费、商场经营延时、文体活动、数字消费等8大方面,给予11条细化奖补政策,对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各类市场主体给予资金扶持,奖补10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“四个十佳”品牌125万元,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。
规范夜市经营秩序。采取“堵疏结合”保留城市烟火气,规划设置“民生夜市”摊点群37处,吸纳摊贩1200余人,引导占道经营流动摊贩入市经营。实行审慎包容监管和柔性监管执法,今年以来开展“马路办公”夜查120余次,及时帮助解决经营点位、卫生保洁、停车秩序等问题150余个,增划、补划非机动车停车位79处,整改占道经营类问题42起,月均投诉下降率达89.2%。
02
深化文旅赋能,丰富夜间经济消费业态
丰富“夜购”场景。实施传统商圈改造提升,延长芜湖古城、雨耕山等特色街区经营时间,探索夜间营业时间用水用电补贴,布点建设24小时便利店200余家。市博物馆联合在芜高校举办青年博创市集,设置艺术、非遗、美食、文创四类经营摊位60余个,大力培育夜间老字号、文创小商品等经营业态。
促进“夜食”消费。推动凤凰美食街、星隆国际小吃街等主题美食街提质升级,加大美食消费折扣让利力度,推出青梅节、龙虾节等系列消费促销活动。今年以来,累计举办各类夜间美食消费活动20场次,吸引游客80万人次参与,夜间餐饮场所夜均营业额达120万元。
点亮“夜游”名片。依托方特、芜湖古城、三只松鼠等旅游景区,每年举办烟火秀、主题灯会、音乐节等夜间场景演出活动超200场。以城市夜景灯光和长江-青弋江两岸地标性建筑为特色,推出2条两江游船水上观光线路、5条夜游精品线路,打造2个户外露营活动场所。
营造“夜娱”氛围。延长公共文化场馆夜间开放时间和轻轨、公交夜间运行时间,定期举办“非遗市集”“博物馆夜市”、夜展夜游等特色体验活动,规划建设“周末剧场”舞台12个。今年以来,开展具有地方风情特色的夜间品牌文化活动165场,线上线下观众超过1500万人次。
03
打造优质品牌,搭建夜间经济消费平台
策划夜间消费活动。围绕假日、周末等时间节点,开展皖美消费、“爱在鸠兹”文旅消费季等消费促进行动,举办非遗后备箱市集、“WUHOO”夜市等夜间专题促消费活动20余场。开展“一元品美食、十元鸠兹小住、百元畅游芜湖”福利活动,通过各类平台发放千万消费券,全市13个夜市商圈和7000多家市场主体联动参与,带动消费超2亿元。
提升夜间消费体验。实施夜生活集聚区、夜市商业街、旅游景点和地标性建筑美化亮化工程,完善夜间标识指引、景观雕塑、休闲设施、环卫设施等,打造“夜芜湖”网红打卡地标20余处。推进“滨江公园-雨耕山-步行街-古城沿线”6.5平方公里整体更新,实施“百年历史建筑复活”计划,完成20余处沿江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修缮保护,建设“芜湖最美慢行系统”。
宣介夜间城市魅力。积极构建“官方+主流+网红”全媒体宣传体系,与抖音等头部媒体形成战略合作关系,启动“WUHU夜鸠出发”抖音推广活动和“夜芜湖 最烟火”摄影短视频大赛,网络累计点击率过亿。编制夜游画册和夜游芜湖智慧电子地图,为广大市民、游客提供全面、便捷的智慧夜游指引,目前电子地图浏览量达52.9万次。
标签: